风格切换

我们小时候 看过的电影

0 131

(原标题:我们小时候 看过的电影)


1959年至1965年,我在北京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。

那时,我家住海淀区太平路24号院。

童年的记忆渐渐远去,但有一种记忆强烈而清晰——那个年代所看的电影……

当时军事机关大院每周三六各放一场电影。除冬季在大礼堂放映外,其他季节都在院内广场露天放映。看电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最高兴的事。每到周三、周六,我们早早吃过晚饭,搬着小板凳或小马扎就到放映场去“占地”。大多是放映员没到我们先到了。我们翘首以待,看着放映员支起放映机,挂起银幕,我们会围着放映员战士,不厌其烦地问:“今天放什么片子?”、“是打仗的吗?”

好不容易等到太阳下山,夜幕降临,放映机打出一道白光投到银幕上。随着熟悉的音乐响起,银幕上或八一红星闪光四射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,或出现工农兵昂首挺立向前方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片头,此时,一个个躁动不安的心才终于平复下来,一双双眼睛紧盯着银幕,生怕落下一个镜头。

那个年代放映电影,往往在正片前加放一些纪录片,我们这些孩子管这种片子叫“加片”,“加片”的内容大多是当时一些重大新闻的纪录片。在“加片”中,经常可以看到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出现。

每逢新片上映,一部片子要两地或三地同时放映。这时就有一个战士开着三轮摩托车传送电影胶片,我们管这叫“跑片”的。大概是甲地放完,立即“跑片”送往乙地,两地就可以前后脚放同一部影片了。有时由于交通受阻等原因,跑片的没到,电影不得不中断放映等待胶片。这时,我们这些孩子们会跑到放映机前,借着放映机射出的白光,在银幕上打出各种“手影”,有狗,有兔,乐此不疲。有时会绘声绘色学几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,如《南征北战》中敌李军长被歼灭前绝望的哀号:“张军长,看在党国的份上,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!”烂菜花给何支书送元宵时谄媚的一叫:“何支书,吃元宵啦!”引得大人孩子们一片笑声。

1950年代末到1966年,是我国电影创作的繁荣期。几年下来,看过的电影真不少(记忆犹新的不下百十部)。

回忆起来,当时看的影片分几类:

一、战争片。也叫“打仗的”,是我们的最爱。记忆深刻的有《英雄儿女》、《万水千山》、《金沙江畔》、《红孩子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上甘岭》、《董存瑞》、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、《打击侵略者》、《奇袭》、《林海雪原》、《冰山上的来客》、《粮食》、《平原游击队》、《南征北战》、《红日》、《地道战》、《地雷战》、《洪湖赤卫队》、《烈火中永生》……太多了!

二、谍战(反特)片。也叫“抓特务的”,与战争片一样吸引孩子。主要有:《秘密图纸》、《羊城暗哨》、《五十一号兵站》、《国庆十点钟》、《铁道卫士》等。

三、生活片。主要有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、《青年鲁班》、《北大荒人》、《雷锋》、《刘三姐》、《舞台姐妹》、《李双双》、《五朵金花》、《千万不要忘记》、《夺印》、《锦上添花》、《今天我休息》、《哥俩好》、《满意不满意》、《大李小李和老李》、《特快列车》、《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》等。

四、儿童片。主要有:《花儿朵朵》、《祖国的花朵》等。

五、动画片。主要有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、《没头脑和不高兴》、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、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等。

六、外国片。有苏联的《列宁在十月》、《列宁在一九一八》、《卓娅和舒拉的故事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;有朝鲜的《卖花姑娘》、《鲜花盛开的村庄》、《摘苹果的时候》、《南江村的妇女》等,有南斯拉夫的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》、《卡桑德拉大桥》等,有阿尔巴尼亚的《宁死不屈》、《第八个是铜像》等。

在那个没有电视,没有互联网,没有磁带、光碟的年代,看电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大的享受了。以上这些电影,留给我们美好,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记忆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但这些电影的故事梗概我们记忆犹新——对经典台词传颂至今,对出演演员如数家珍。那时我们心目中的电影明星是王心刚、王晓棠、孙道临、田华、于洋、于蓝、郭振清、李默然、谢芳、秦怡、陶玉玲、张瑞芳、张平、祝希娟等;演反派,我们孩子称之为“坏蛋”的明星有:陈强、刘江、陈述、方化、项堃、葛存壮、安振江等;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著名导演谢晋、崔嵬、谢铁骊、严寄洲等;知道了电影插曲著名词作家乔羽、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刘炽、雷振邦;知道了著名歌唱家郭兰英、王音旋、王玉珍;还有长影乐团的著名指挥陈传熙……这些名家,虽未曾谋面,但大名如雷贯耳,每每提起都肃然起敬。

看电影,对于我们这一代人,影响是深刻而鲜明的。

首先,看电影是一种教育。电影所宣传和阐释的伟大精神,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那时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是银幕上的王成、董存瑞、杨子荣、李向阳、江姐、许云峰、邓世昌、洪常青……当看到王成高呼着:“向我开炮!”手持爆破筒纵身跃向敌群时;当看到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,高呼“为了新中国前进!”时;当看到邓世昌高呼着“撞沉吉野!”驾驶战舰撞向“吉野”舰时……虽为少年,我们仍激情澎湃,热泪盈眶,英雄的壮举令人热血沸腾,血脉贲张,真恨不得置身其中,为国捐躯。这些难以磨灭的英雄形象,在我们这些还是一张白纸的少年儿童的世界观的形成中,烙下了终生不灭的印记。“做人要做这样的人,做事要做这样的事!”以银幕英雄为榜样,我们暗下决心,随时准备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一切!

电影给我们的教育是多方面的。清晰记得看过一部纪录片《红旗渠》,描写的是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壮举。片中有一组画面令人震撼,至今仍历历在目,为之感叹——在开山凿洞的过程中,为保证安全,要除掉悬崖峭壁上的松动石、风化石,几位英雄(这里我这样称谓)身系绳索,身披钢钎,从悬崖顶上悬下,像荡秋千那样把身体在空中荡起来,在接触悬崖的瞬间,撬动石头,然后用力蹬踏,用反作用力使身体再荡起来,他们的双脚在空中不停蹬踏着,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角度。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!当时这一幕在我头脑中瞬间定格了。如今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每每想起这一幕,我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!

其次,看电影是学历史的好教材。那时候,我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学习,主要来自于看电影。电影手段形象、生动、立体,有人物,有情节,吸引人,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。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,真实再现于电影镜头中。

看《甲午风云》、《林则徐》,就看到了旧中国的腐朽落后,落后就要挨打。为救国,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死,前赴后继;看《大浪淘沙》,就看到了大革命时期的风起云涌;看《党的女儿》、《红孩子》,就看到土地革命时期的血雨腥风,革命先烈的不屈不挠;看《平原游击队》、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就看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;看《南征北战》、《红日》,就看到了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的壮丽画卷;看《英雄儿女》,就看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、打败美国侵略者的历史诗篇。

再次,看电影受到艺术熏陶,享受艺术美。特别是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艺术形象,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,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生动鲜活,经久不衰。提起洪常青、杨晓东自然想起了王心刚;提起邓世昌,自然想起李默然;提起李向阳,自然想起郭振清。同样,提起黄世仁、南霸天,自然想起陈强;提起国民党张军长,自然想起项堃;提起汤司令、胡汉三,自然想起刘江……这些老艺术家扮演的角色形神兼备,真实可信,把人物给演活了,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

最后,看电影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电影音乐的魅力。我对音乐的兴趣,正是从学唱电影插曲开始的。可以说,电影插曲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。从小就学唱:“准备好了么?时刻准备着,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……”还有至今仍百唱不厌的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、《洪湖水,浪打浪》。那时,上映一部新电影,就流行传唱这部电影的插曲。我们基本会唱所有看过的电影的插曲。印象深刻的还有:《英雄赞歌》(《英雄儿女》插曲)、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(《红日》插曲)、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》(《铁道游击队》插曲)、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(《冰山上的来客》插曲)、《边疆处处赛江南》(《军垦战歌》插曲)、《九九艳阳天》(《柳堡的故事》插曲),等等。

电影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。一些经典之作久唱不衰。如《上甘岭》插曲——《我的祖国》,至今唱起来仍激情澎湃。1980年代初,我因公赴欧洲,一路公干,半月有余。陌生的国度、语言的障碍、饮食的不适……有一天终于找到一家中餐馆,连忙进去。餐馆不大,很干净,人也不多。我刚落座,忽然传来悠扬的歌声,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,我家就在岸上住,听惯了艄公的号子,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……”异国他乡,这久违的歌声立刻吸引了我。循着歌声,是收银台上一部音响发出的。不知是远离祖国的乡愁,还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,我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唱了起来。刚开始是低声吟唱,渐渐的是忘情大唱,“这是美丽的祖国,是我生长的地方,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,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。”餐馆里几位同胞为我的激情所感染,也一同高唱。唱完才发觉自己已泪眼模糊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“祖国”两个字的含义。餐馆老板热情地招呼了我。经交谈得知老板夫妇来自浙江青田。他动情地说,每当思乡,就放一曲《我的祖国》,从中汲取力量,时刻提醒自己是中华儿女。一首好的电影插曲,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!

时代在发展,比较起五十年前,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文艺的传播形式、手段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我们当年看的电影大多是黑白片,当今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看大片了。这些年虽也出现一些优秀作品,但精品不多,能被称为经典的更是凤毛麟角。这使我更加怀念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老电影。

打开尘封的记忆,那个时代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,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营养,更给我们昂扬向上的力量。今天仍激励鼓舞着我们这些“60(岁)”后,不忘初心,不断前进!


(原标题:我们小时候 看过的电影)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Hello!朋友你好
欢迎加入迪恩城市社区
用其他账号登陆

推荐阅读Tuijianyuedu更多/more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25 Comsenz Inc.

GMT+8, 2025-4-16 11:22 , Processed in 0.175449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工作时间:7x24小时 联系微信:SLOFBBS 服务热线:13054692923 活动洽谈:13054632923

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